网站首页 >> 联盟动态 >>行业资讯 >> 职业差评师的“好日子”到头了?
详细内容

职业差评师的“好日子”到头了?

时间:2015-08-04     

开网店的怕什么?货不对板,快递不靠谱,网店没人气,客户太挑剔……但最让他们挠头的是遭遇差评,因为网上购物人们往往关注其他买家对商品的评价,好评、差评也就是商家的口碑。卖家是鱼,信誉度就是水,没有了水,鱼就会干涸而死,这店离关门大吉也就不远了。

  “差评”也好,投诉也罢,本质上应是消费者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的一种手段。然而,倘若不是商品质量问题也不是服务问题,而是碰到了故意找茬的顾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低声下气,赔尽笑脸,都不好使。遇到这种情形,讲究和气生财的也就只好自认倒霉,退货了事,默默承受差评。其实,个别顾客给个差评也就忍了认了,要说这店家最怕的还是遭遇到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顾名思义,就是靠给别人差评生活的人,是近几年由电商以及“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快速渗透而催生的新兴职业:一方面以“差评”要挟敲诈,一方面,同行间也会借助差评互相打压。“不出10天,我们能让一家经营一年的网店倒闭,当然也能让一家饱受差评的商家看上去很美。”这是三年前,一位职业差评师毫不掩饰的嚣张言论。如今,职业差评师“团伙作案”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从发现目标,到组织人员、敲诈勒索,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电商领域活跃着职业差评师,在新近崛起的微店、P2P、专车等新兴业态中还出现了另一类似的职业——刷单客。按照平台的规则,司机每接一单都会有一定补贴,并且达到一定单数后还有更多的收益。因此,刷单客蜂拥而上。差评师单向通过“负面”的方式而达到受益的目的,刷单客是双方合作通过“正面”的方式提升交易量获益。但本质上而言,两者均是一种虚假、非正常的手段。
  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也是法治经济。职业差评师和刷单客故意制造虚假评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混淆视听,不仅伤害了商家的信誉,误导了消费者,如果成为打压同行的“水军”,还将构成不正当竞争。更为严重的是“网络碰瓷”向卖家索要钱财,可能构成刑法上的敲诈勒索罪。2013年7月首个差评师案,对杨某等12名“淘宝差评师”敲诈勒索案作出一审判决,主犯杨某犯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其余11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至一年两个月不等。
  依法打击职业差评师会起到震慑作用,然而,由于取证难加上维权成本高,一些电商在遭遇“网络碰瓷”时,多半选择花钱消灾、息事宁人,因此,电商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堵住信用评价体系的漏洞,不让职业差评师们钻空子,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而这样的好消息真的来了。阿里集团称,对恶意差评的清理已在阿里体系全面展开,“消费者诚信数据模型”近期启动,增加了一个叫恶意评价追溯删除的功能。通过它,可以将一些用户的ID命中为差评师,根据不同行为的危害程度,以拦截的方式,在交易端和评价端对相关账号进行限制。对恶意差评情况特别严重的ID,系统将要求其完成一系列的身份认证。一旦认证失败,将对ID做永久的封号处理。同时,这个ID留下的恶意差评记录将会被系统自动删除,来保证商家的权益。
  看来,职业差评师兴风作浪的“好日子”快到头了。当然,对抗是长期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消费者诚信数据模型”系统还需要完善,提高甄别能力,令职业差评师曝光的同时,也要对普通消费者正常的信用评价予以保护以免造成误伤。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
邮箱:xzy@newjobs.org.cn
010-51295429
周一至周五8:30-17:30

Copyright  2022 北京新职业技能培训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0623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