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届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大连成功举办2024年11月19-20日,由全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北京新职业技能培训产业联盟和大连民办教育协会等单位主办,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大连成功举办,论坛主题为“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原常务副主席齐续春,教育部原副部长、总督学郑富芝,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国家督学、第十二届民革中央委员、全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会长、精英集团董事长翟志海,大连市政协副主席郝明,中华职业教育社原党组书记、总干事方乃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原主任咸立亭,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韩惠鹏,辽宁省委原副秘书长、辽宁省教育厅原厅长唐国华,全国工商联宣教部副部长李晓兵,大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晓峰,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民办教育处处长陈明君等领导出席。教育界的专家学者、职业院校举办者和负责人、技术技能培训机构负责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负责人等500余人参加论坛。 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国家督学、第十二届民革中央委员、全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会长、精英集团董事长翟志海代表主办方致辞。他首先对莅临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并对全国工商联、辽宁省及大连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全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成立20多年以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服务教育行业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健康成长为宗旨,在政治引领、经济服务、反映诉求、维护权益、社会公益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服务工作,为助力我国民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此次论坛旨在为扩大社会各界有效参与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共同研究探讨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新路径新方法。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原常务副主席齐续春作讲话。他指出,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他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应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破除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障碍,走多元融合发展之路。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支持,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增强以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责任感,凝聚改革共识,凝聚改革智慧,激发创新动力,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发挥作用贡献力量。 大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晓峰致辞。他代表大连市政府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大连市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制度体系,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他强调,大连将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构建适应市场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普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大连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中华职业教育社原党组书记、总干事方乃纯致辞。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理事长,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通过视频致辞。全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史晨明代表承办方致辞。 会上,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胡卫,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雷家骕,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佑镁,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白玮,芜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校长孙敬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工程中心高等院校机械及相关专业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会议承办方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吴鹏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会议期间,大会围绕“职业教育助力中国品牌出海”、“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和“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四个主题举行了圆桌论坛,嘉宾们就相关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和交流,共同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最后,全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副会长、北京新职业技能培训产业联盟主席胡锦澜作论坛总结。 据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是由北京新职业技能培训产业联盟和全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发起,每年举办一次。论坛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全产业链高科技企业和从业者搭建一个行业交流平台,通过国家职业教育政策解读,分享新职业培训教育经验,开展校企合作交流,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已经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四届,备受瞩目的第五届论坛首次走出北京,落子海滨城市大连,充分体现了论坛的前瞻开放、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初心使命。 本届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资深专家们就如何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赋能进行了深度的交流,碰撞出精彩的思想火花。与会者畅所欲言,广泛交流,共同探讨职业教育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真知灼见,探索未来发展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