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联盟动态 >>行业资讯 >> 日本介护培养与服务体系对我国老年介护事业发
详细内容

日本介护培养与服务体系对我国老年介护事业发

时间:2016-01-05     【转载】

老龄化社会是指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大于 7%或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的社会。日本是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上个世纪80年代末,日本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高达总人口的 14%-15%,75岁以上老人大多数需要有人照顾[1]。人口老龄化及其快速发展趋势会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和家庭功能弱化之间的矛盾凸现,介护支援已是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极佳途径,介护是减轻家庭负担,维持老年人正常生活和促进身心健康的最佳措施。我国目前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计划生育导致了家庭小型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减弱,居家养老已经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许多老年人介护问题转变为医疗性入院,加重了医疗开支。经过多年的努力,日本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介护体系。通过对日本现行的介护体系的介绍, 旨在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介护事业发展道路,使我国老年人老有所养,真正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得到和谐发展。
         1   日本介护体系介绍
        1.1 介护的定义、工作范畴与理念  
        介护是指对人(老年人、身心残障者)进行专业性援助为基础,满足被介护者身体、精神、社会各方面要求,以确保被介护者成长、进行健康生活为目标,最终使被介护者能 达到满意的自立的生活[2]。
        介护士的定义为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帮助因身体或精神上的障碍而难以正常起居者入浴、排泄、进食等,并对其他照顾人员和被照顾者进行相关指导工作的专业人员[3]。
        介护士是介于临床护理人员和传统的家庭照顾者之间, 接受过专业理论、技术培训并通过国家资格考试注册的一类护理人员,其工作内容以照顾被介护者的日常生活并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为主,其目标是提高被介护者的生活质量, 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介护的服务对象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弱势人群,包括不能完全独立生活的老年人、儿童和残障者,提供日常生活照顾、保健服务和给予身心残障者的康复护理[4]。 介护士的工作范围较为广泛,既涉及医院护理又涉及社区护理、家庭护理。从事介护工作必须遵循尊重人这一原则。 介护是对需要援助的人给予帮助,因此介护工作者应具有3个 H—hand(手,即技术)、head(头,即知识)、heart(爱心)[5]。
        1.2 日本的介护体系
        日本把家人照顾老人叫“自助”,邻居帮助照顾叫“共助”。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生 率低,老年人多,别说帮助别人,自己也忙不过来,“自助”和“共助”都出现了问题,必须要靠社会整体力量,建立制度来承担,这就叫“公助”[6]。因此,介护服务应运而生。
        1.2.1 介护的法规保障
         随着日本高龄社会的来临,老人福利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福利服务与之相适应。1987起,政府先后出台了《社会福利士法》、《介护士福利士法》等法规,同时成立了“社会福利  士及介护士”的资格认定制度,实现了社会福利职称的制度化,对从事介护服务的专门人才既提高了其社会地位又使其受到法律制约。2000 年,日本政府全面推出《介护保险法》,该法规定,日本公民从40岁开始,必须参加保险,到老年之后,就可享受介护护理,使老年人生活无后顾之忧。经过30余年发展,通过对家庭和机构的介护服务,建立了新型保健—医疗—介护服务体系,减少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医疗和介护问题,已形成了集保健、医疗、护理、教育系列化的老年介护服务体系[7]。
        1.2.2 介护费用的负担 
        《介护保险法》规定,日本参加老年护理保险的主体分为两类。第1类称为第1号被保险者,是指65岁及以上的所有老年人,缴纳与自己收入水平相对应的固定金额的保险费。每月养老金在18万日元以上的人从其中自动扣除,其他人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但费用相对较低。大约80%的第1号被保险者的护理保险费是从养老金中自动扣除,只有 20%由本人或家属缴纳。第2类称为第2号被保险者,是指40~64岁的人,其护理保险费与医疗保险费一起缴纳。只有被确诊患有闭塞性动脉硬化、类风湿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合并症、帕金森综合征、老年痴呆症等15种慢性疾病者,在这个年龄段才能享受护理服务[8]。老人在享受护理服务时,原则上必须缴纳护理费用的10%,余下的90%费用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一半,护理保险费用承担一半。其费用负担的结构:由被保险者承担50%,其中第1号被保险者承担保险费的18%;第2号被保险者承担保险费的32%。中央和地方财政承担50%,其中中央财政承担25%,都道府县承担12.5%,市町村财政承担12.5%[9]。这种预算结构既体现了政府的责任,又体现了个人的义务。在享受介护服务过程中,与介护有关的生活设施购买和室内居住条件的改造,全部都由市町村出资。对介护加入的标准费用无完全支付能力的部分由政府负担[9]。
        1.2.3  介护专业人才的培养 
         日本自从1987年实施《社会福利士法》、《介护士福利士法》以来,介护人员培训机构不断扩大,由开始的25所培训学校,发展到2006年的近500余所学校。培训专业有社会福利士、介护福利士。社会福利士:本科4年毕业,经考试合格获得国家认证。在第一线直接与老人接触,相当于介护顾问。介护福利士从事上门服务、设施服务、医院服务。资格取得方式:(1)高中毕业后进入专门学校,经2年学习后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获得国家认证;(2)在老人福利机构从事工作3年以上,参加介护福利士考试,理论和操作考试合格者获得证书[10]。社会福利士与介护福利士的考试有笔试和技能考试2种,笔试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实践技能考试。笔试考试的内容为:社会福利、家政服务及保健卫生基础知识;技能操作考试内容为护理方面的专门技能。介护福利士的教育内容分3方面: 一般科目、专业科目和实习,时间2年,共计1650~1800 学时,其中介护实习800余个学时。基础课程: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专业课程:社会福祉概论、老人福祉概论、障碍者福祉概论、康复学、社会福祉援助技术、社会福祉援助技术演习、娱乐指导法、老人和残障者的心理、家政学概论、家政实习、医学基础、精神卫生、介护概论、障碍形态别介护技术及实习、介护技术及演习、介护实习、实习指导等[11]。日本介护专业在教学上除传授知识和技能之外,尤其重视学生“以人为本”理念的形成,重视学生与老人的沟通和身心的理解。为达到这个目的,在介护专业课程设置中增设了许多体验课程,如老龄人体验、尿不湿体验等,并且举办讲座让学生了解老年人过去的历史、各类事件和生活形式,缩短学生与老年人的距离,增进学生对老年人生活习惯的理解以及增强学生与老年人的沟通能力。    
        2  对我国老年介护事业发展的思考
        2.1 我国老年介护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会养老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意识低的特点。一方面家庭规模的缩小、空巢家庭的增加及倒金字塔型的家庭
结构使家庭养老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政策的不健全,使老年人照顾费用主要依靠多年积蓄和子女的收入解决,抗风险能力低。高龄老年人对社会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社会福利事业造成巨大的压力,存在着社会老年人照顾机构数量严重不足、条件有限、收费不合理、服务质量没有保障等问题。由社会提供公平公正的介护支援已是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极佳途径,尤其对于体弱卧床不起、痴呆的老年人,介护是减轻家庭负担,维持老年人正常生活和促进身心健康的最佳措施[12]。
       2.2 借鉴日本介护保险成功经验开展我国介护保险,有利于养老问题得到健康发展
       通过介护保险制度将老年人福利与医疗服务等有机结合,避免制度间的矛盾和漏洞,实现有限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通过宏观
调整,培育中国养老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构建符合国情的养老模式和体制。可借鉴日本介护保险的征收办法,调整现有的城镇职工保险政策,实现老人照顾政策全民覆盖;借鉴介护保险的管理方法,实现养老照顾基金的市场化管理;借鉴介护保险的运行模式,采取社会福利社会化,为社会投资老年福利事业创造条件;借鉴介护保险的服务方式,将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有机结合;借鉴介护保险的认定制度和服务标准,按需提供社区服务,避免资源浪费和社区服务中的不公平; 借鉴介护服务中人员管理的办法,积极培养长期服务介护专业人才。
       2.3 全面启动介护职业人才培养
       2.3.1 创建介护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对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除家庭自助、社区公助外,主要依赖于护工和钟点工。 她们大都来自城镇待业人员和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文化水平低,没有受过任何培训,只
能担负一般性的生活照料,缺乏必要的医护常识。建议政府出资,抓紧开办“老年介护培训”一类的介护培训班,让培训从事介护工作人员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念,具有“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满足被介护者的生理需要,还应满足其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提供生活照料,如进餐、排泄、更衣等;给予被介护者心理支持和精神换起,包括语言交流、情绪安慰,激发其对生活的兴趣;协助参与社会活动,包括增加社会活动参与机会,指导进行适度的劳动和娱乐活动等。
       对经过培训的学员实行资质认定制度、介护注册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通过培训取得上岗证后再向医疗机构、老年护理院、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等养老机构部门输送。政府应出台扶持政策:各级医院、护理院、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机构要优先录用、接纳受训人员,以吸引护工积极参加培训,使护工逐步过渡成为合格的介护员,从而使老人能够获得更好的照顾。在培养介护人才方面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教材、统一培训、统一考试、统一颁证。
       2.3.2 编写符合国情或省情的介护专业培训教材并开设介护专业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必须尽快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水平,既具有介护或相关专业丰富经验,又富有教学经验的介护专业教师队伍。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培训,提高老年介护师资水平。编写适合我国特点的老年介护专业培训教材,反映老年医学和老年介护领域中的新动向、新成 就、新技术,体现多学科交叉和渗透,既要考虑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与保持相对稳定性,还应加强教学实践性,要加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点抓各项介护服务技能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市场需求。
       在现有的中高职医学院内应开设介护专业,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学制 2~3 年,最好由政府资助培训经费,以培养正规的介护专业人才,有效解决好当前介护人才匮乏的现状。介护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人文社会学基本知识,掌握介护福利学、护理学的 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社区服务等领域从事专业化管理、服务及教学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习科目包括:基础课程,如伦理学、法学、人际沟通、社会科学、老人文化娱乐、外语;专业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老人及残疾人心理学、家政学概论、基础护理学、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医学概论、急救护理、精神卫生、介护概论、残疾人福祉论、社会福利论、社会福利授助技术、社会福利授助技术实习、社区福利论、福利经营管理论、介护技术、家政实习、障碍形态别介护技术及实习、介护技术及演习、介护实习、实习指导等课程。
       2.4 介护工作应该成为社区建设的组成部分
       介护服务应该作为非营利服务,成为社区服务的一部分。通过社区网络呼叫或电话求助系统,及时为老人提供社会生活方面的服务,为需要介护的老人提供特需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江西省重视开展“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模式的探索,构成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主、社区支援为辅的一种形式。社区服务中心对社区老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健康档案;对某些项目实施免费检查;提供家庭 病床出诊、社区护理、代配药、用药指导、健康咨询、就医指导等。从老年保障的方式上看,目前仍以家庭供养为主,社会供养为辅 [13],应加大社会供养的比重,逐渐过渡到以社会供养为主、家庭供养为辅。
 
 

(原作者: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王峰 本文有删减)

 
【参  考  文  献 】 
[0]  熊仿杰,袁惠章.老年介护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4-16. 
[1]  江草安彦.老年介护概论[M].日本: 社会福祉法人旭川出 版,2007:8.
[2]  板野美佐子,小村,恭子,等.高龄者介护从事者教程[M].日本 :社会福利法人旭川出版,2007:149. 
[3]  森繁树.老人福利论 [M]. 日本:社会福祉法人旭川,2009:28. 
[4]  松本好生. 介护概论 [M]. 日本: 社会福祉法人旭川 ,2009: 35-36. 
[5]  郝志梅,田 炜,邢凤梅,等.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 研究[ 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8):529-551. 
[6]  赵立新.日本护理保险法的制定及启示[ J ].学术交流,2006 (11):67-69. 
[7]  刘云娥,王志红.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及其启示[ J ].护理 研究,2008,22(5B):1301-1303. 
[8]  石瑞君,孙丽娜.日本老年护理见闻及对我国老年护理发展 的思考[ J ].护理学报,2009,16(10A):26-28.
[9]  乐晓平.从日本老年介护发展过程看中国老年护理事业 发展需求[ J ].中国护理管理,2007,7(1):73-75.
[10] 易智华,周聪发,何雪莹,等.本科护理专业开设《老年介护学 》课程的思考[ J ].护理学杂志,2008,23(11):51-52. 
[11] 王君俏. 老年介护发展现状与我国介护事业的关键问题
[ J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8-20.
[12]  熊年秀,胡美英,陈淑玲,等.专业志愿者开展社区居家老年 护理服务的模式与成效[ J ].护理学报,2008,15(10):78-7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
邮箱:xzy@newjobs.org.cn
010-51295429
周一至周五8:30-17:30

Copyright  2022 北京新职业技能培训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0623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