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能预警:心脏猝死的年龄分布及高发职业人群时间:2017-04-10 逝者吴泓曾说:“这是一个令每一个年轻的心脏激动不已的时代,并且故事才刚刚开始。”然,时代美好若心脏不再跳动,那故事该怎样继续?再多的头衔,再亮的光环,再多的金钱又如何?在没有了生命气息的时刻,这些还有什么意义?
![]()
刚过完清明节假期,看新闻这期间又发生了一些让人感伤的事情,“江西男子聚餐喝酒后猝死”、“ 临淄一出租车司机突发疾病猝死车内”.....在这里小编特别想跟大家认真谈谈“猝死”这件事。
![]()
1、心脏病猝死离我们并不遥远 猝死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称为猝死。特点是死亡急骤,出人意料,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得不明不白。其症状主要是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猝死的原因有很多,但心源性猝死比例较大,占到了非事故性突发性死亡的80%。 猝死年龄分布(平均43.8岁)
![]()
据中国心律失常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总人数高达54.4万。 远超过美国每年30万~40万的死亡数字。在所有猝死的人中,有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脏病,目前,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不足1%,绝大部分人还没到医院就已丧失性命。 2、谁是猝死高发人群?
![]()
IT工程师 危险因素: 上海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IT阶层“过劳死”的平均年龄仅为37.9岁。长时间对着电脑编程、测评、调试,每天一个姿势窝在椅子上。 广告狂人 危险因素: 相关数据显示,有近半数以上的白领处于过度疲劳、劳累的环境中。一项网络投票显示,在经常加班的职业里,广告设计师高居榜首。 白衣天使 危险因素: 白天夜班连轴转、门诊一坐大半天、手术台上忘时间……特殊的职业使命,要求医护人员的工作不能有丝毫“差错”。他们精神紧张,时常用脑过度、缺乏睡眠。 网络店主 危险因素: 每天一睁眼就对着电脑, 见缝插针地吃饭、打包、发货,睡觉时脑袋里还嗡嗡响着买家的对话声、咨询声、质疑声等。开网店这一看似简单的职业,背后却是几乎是“24小时工作制”状态。 媒体人士 危险因素: 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发起的《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中,媒体进入透支行业的第4位。生活跟着新闻转,不少新闻记者经常加班加点,日夜奔波。 试想想,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经历?每天熬夜到凌晨,总是放不下你的工作,整日处于过度疲劳、劳累紧张的环境中,而就是这个时候,它正在悄悄接近你…. 3、猝死意外突然袭来,该怎么办? 很多中青年看起来身体壮硕,却瞬间倒地不省人事。有没有假想过,当你某天遇到这种情况或自己身体不适突然晕倒在地上,在意外突然袭来的时候,该怎么办? 当心脏骤停时,4分钟内急救是“黄金急救时间”,超过10分钟才进行急救,生存机会渺茫。因此,当发现有人倒地,经判断为心脏骤停者,应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并呼叫120,通过胸外按压维持心脑基本血液供应,为最终急救成功赢得时间。 告诉您如何正确的进行心肺复苏: 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首先确定病人有没有自主的呼吸,如果没有的话再进行心肺复苏。让患者仰卧,在乳头连线中点给予胸外按压,成人按压深度在5CM以上,按压速度100-120次/分钟,让胸廓充分回弹,减少按压中断时间。可与人工呼吸结合,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循环,一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4、定期给自己还有家人做全面的身体检查
![]()
猝死发生前可无任何先兆,但部分病人在猝死前有精神刺激或情绪波动;出现心前区闷痛,自我感觉心力不济;头晕、头痛、呼吸困难、心悸、极度疲乏感;表现为急性心肌梗塞伴有室性早搏;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等。 这些都是身体的报警信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很健康,或者很年轻,预防猝死定期做体检非常有必要,出现以上预兆更要及早就医。 特别是女性50岁以后,男性40岁以后,一定要把心脏检查作为一个重要项目,有心脏病史的患者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并且尽量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诱因。同时,要有计划地给自己创造放松机会,比如工作一段时间后休假旅游等。 |